举行纪念白头山定界碑建立30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
- 白头山定界碑, 近代东亚国界的起源 -
在“纪念白头山定界碑建立300周年”之际,本财团于6月7日(周四,09:00∼18:00)在首尔历史博物馆大讲堂举行了“近代东亚的国境和白头山定界碑”国际学术会议。
关于1712年在白头山麓建立的定界碑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争议。一是关于碑文上刻写的“土門”名称的争议。二是关于白头山定界碑的定义产生的争议,即该定界碑是划定国境的定界碑,还是只调查边境的记录碑。三是韩中两国围绕白头山定界碑位置的争议,即定界碑是位于白头山麓,还是位于小白山顶上。
在此次学术会议上,将韩中两国间悬而未决的白头山定界碑问题扩大到到东亚范围,认为白头山定界碑的意义在于开创了东亚地区近代国境的起源。尤其是,近代以来,除了韩中两国的定界以外,中国自从与俄罗斯签订《尼布楚条约》之后,开始与俄罗斯、越南等划定国界,白头山定界碑便占有不同凡响的地位。
此次学术会议分主旨演讲和五个主题发表以及讨论。
主旨演讲 : "白头山定界碑建立300周年意义" (趙珖,前高丽大学教授)
①"1720年代淸朝和越南黎朝之间的云南边境纠纷" (刘仁善,前首尔大学教授)
②"从《尼布楚条约》到长白山定界" (孙喆,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③"18-19世纪,故土意识和边境意识" (裵祐晟, 首尔市立大学教授)
④"1712年白头山定界和豆满江上流的堆栅" (梨花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
⑤"17-18世纪,鸭绿江和豆满江上流地区开发" (姜錫和, 京仁教育大学教授)
在此次学术会上,学者们共同回顾了韩中两国建交后一直在进行热烈讨论的韩中两国关于白头山定界碑研究的成果、观点和资料等,重新探讨当时的白头山定界、并围绕白头山定界碑的思想意义、白头山定界和边境地区开发等主题进行了讨论,阐释了有关白头山定界碑的争议,进一步提升了白头山定界碑的研究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