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中国“长城”相关报道专家研讨会
- 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的意义何在? -
本财团于6月12日(周二)10:00∼12:00在大会议室举办了中国“长城”相关报道专家研讨会。
6月5日(周二),中国国家文物局公布了中国历代“长城”的总长度。对此,韩国国内媒体认为历代“长城”总长度等于是“万里长城”的延伸,将其与高句丽和渤海历史挂起钩来。
本财团认为,中方发表的长城的总长度,不仅仅指韩国人一般认为的“万里长城”,也包括留存在中国各地的大大小小的长城遗址,总长度是指这些长城遗址的长度之和。
为此,本财团邀请韩国国内专门研究“长城”的檀國大学李钟洙教授、淑明女子大学洪承贤教授、江原大学南义铉教授等专家就中国公布长城长度的实际意图和学术意义进行了讨论。
当天的会议由本财团李成制研究委员主持。会议上,李钟洙教授以“中国东北地区的长城遗址调查情况-以辽东地区中心”为主题进行了发言,对中国东北地区的长城研究和调查情况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南义铉教授发表了题为“万里长城东端起点是山海关还是鸭绿江?”的论文,文章认为明朝建造辽东边墙(辽东地区的防御线)时所建造的虎山山城不能成为万里长城的东部起点,黑龙江和牡丹江周边的城墙也不能称之为长城,与此相反金人建造这山城的目的是为了防御外敌。
最后,淑明女子大学洪承贤教授发表了题为“中国学术界对长城的研究趋势变化”的文章。他关注中国人在长城的概念和认识上产生的变化,认为之所以在概念上产生变化是因为关于长城的概念不是以“线”而是以“点”的形态开始呈现。另外,把长城看作国境线的认识得到加强,并且试图将现在的国境线和历史上的中国同等起来,这些都是改变对长城认识的原因之一。